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3·18爱肝日丨钦伦秀教授:百舸争流,展美好未来——看我国肝癌生存如何延长至≥2年!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19 11:38:50  浏览量:98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原发性肝癌是进展较快的恶性肿瘤,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每年约有35万新发肝癌患者。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免疫联合方案(简称“T+A”方案)在我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先后获批上市,开启了肝癌治疗的新纪元。另据最新消息,中国亚组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已延长至2年!

在新药涌现的新时期,临床治疗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治疗思维需要如何转变?“T+A”带来的直接和潜在获益究竟有多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治疗目标、我们的期望可以有多高?在充满希望的未来5~10年内,我们有望看到哪些改变的到来?我国肝癌防治前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钦伦秀教授畅谈新阶段的诊治新策略和美好新期待!

观其变:百舸争流——新药涌现、治疗格局正在改变


自2007年索拉非尼获批用于肝细胞癌(HCC)以来,十余年中未有新药能够动摇其一线标准治疗地位,直至2020年“T+A”问世,不可切除HCC才得以走出治疗困境。有趣的是,沉寂多年的肝癌恰是近几年才呈现出“新药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更新换代且步伐加快”的现象。钦伦秀教授表示,这是数十年中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的结果,新的临床治疗手段发展依赖于基础学科工作,特别是基因组计划给临床学科提供的支持。


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方案,近年的技术暴发和药物迅速进展使肝癌外科治疗格局在悄然改变,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理念逐步深入临床。不可切除HCC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获得降期并行手术切除的比例将会大大增加,肝癌手术切除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合并远处转移的HCC患者,可在原发病灶行手术切除的同时通过全身治疗药物进一步控制,从而延长生存;新型系统治疗药物的出现结合传统治疗,将会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此外,肝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且80%~90%患者合并基础肝病,即使是早期肝癌,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阳性率就已能达到50%~60%。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肝脏功能与环境(即改善“土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钦伦秀教授介绍,已有研究数据证实,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以降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另一方面可降低HCC根治术后的复发率。

?

精准快:“T+A”成不可切除HCC首选,中国人群中位OS突破24个月! 

“T+A”方案是我国乃至全球首个获批的肝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其注册研究——IMbrave150是目前完成的首个大样本量III期确证性免疫联合疗法治疗不可切除HCC的临床试验,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无论是OS还是客观缓解率(ORR),可信度级别均为目前最高,“T+A”切实给肝癌患者带来了非常好的生存。


据ASCO-GI 2021会议公布的IMbrave150最新生存数据,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全球人群“T+A”组中位OS为19.2个月,显著长于索拉非尼组的13.4个月,降低34%死亡进展风险;“T+A”组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9个月和4.3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5%。此外,“T+A”组的ORR达30%,其中25例受试者达完全缓解(CR),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8.1个月(14.6~NE);对照组索拉非尼ORR为11%,1例达CR。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国人群亚组中,接受“T+A”治疗的133例中国受试者中位OS达到突破性的24个月(17.1~NE),对照组索拉非尼为11.4个月(6.7~16.1),降低患者47%的死亡风险(HR:0.53,95%CI:0.35~0.80)。


钦伦秀教授表示,“T+A”相比其他方案的OS优势突出,正影响着当前肝癌治疗模式。“肝癌是一类疾病进展很快的肿瘤,不允许我们在选择方案上有所延误,特别是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所以一旦诊断明确,需要及时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T+A”的突出OS优势已获证实,当之无愧我国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


此外,“T+A”治疗未来可能使获益人群前移和扩大。例如,为新辅助治疗带来更多可能,降期转化使更多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术后复发率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时间也会进一步延长。据钦伦秀教授介绍,“T+A”正在开展全球Ⅲ期临床试验以探索用于术后复发高风险肝癌患者的疗效(TALENT-ACE研究),“希望取得好的结果,作为外科治疗的补充手段”。

?

勿冒进:我国不可切除HCC患者的治疗目标仍以延长生存期为主

从用药策略上看,目前以“T+A”为代表的联合治疗已成为趋势,从现有数据来看,不可切除HCC的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对于缺乏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传统治疗首选TACE,但当前治疗首先考虑在推迟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新药联合治疗。联合疗法的应用除有效性和安全性考量外,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支付承受能力。


广义的靶向治疗(分子靶向和免疫靶向)均存在耐药现象,无论是原发性耐药或继发性耐药,当原先系统治疗进展后需要选择更换药物,“我们不会嫌弃现在的药物选择更多了,我们希望它越多越好”。一线治疗进展后需要二线或者三线及时跟上,所以希望有更多的药物选择,因为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线、二线和三线的界限会非常模糊,呈现交替序贯现象。因此,从该层面来讲,对肝癌的治疗能够选择的药物越多越好,不同的序贯治疗方案均有可能对患者产生获益。


“T+A”有如此好的效果,临床治疗的目标是否需要调整,例如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还是用药延长生存?钦伦秀教授表示,降期目标不适合所有患者,大部分还是延长生存期,因为对于肿瘤很晚期、广泛扩散的患者,如此高的降期期望不太现实;只有少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实现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这部分能达到三之一就已经非常令人欣喜了。

?

展未来:美好期待——“T+A”引领免疫3.0时代,5年生存率提高到15%

回顾中国肝癌防治事业,从20世纪60年代首次借助临床症状及查体外的A超技术诊断肝癌、20世纪70年代汤钊猷院士将甲胎蛋白(AFP)应用于肝癌的早诊早治,到“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理论进一步革新肝癌实践、控制肝癌复发转移技术的应用,再到当前以“T+A”免疫联合疗法为代表的肝癌系统治疗全新时代,我们虽历经坎坷,但步伐从未停歇。


在提高我国肝癌患者总生存方面,凝结了多代人的努力。15年前在汤钊猷院士、吴孟超院士、郑树森院士、王红阳院士等倡导下,向国家提交“集成式开展肝癌研究”的建议书,申请成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集中优势力量研究肝癌的诊治和预防,目标为将肝癌生存率提高5%。通过“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课题攻关的不断努力,医生综合诊治水平在提升,早期肝癌的诊断比例也在提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到15%”的目标有望在历史新时期实现!


随着“T+A”引领的肝癌免疫治疗3.0时代的到来,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就目前我国肝癌防控形势而言,依然严峻。据2020年WHO数据,我国肝癌患者分别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5.1%和47.0%。从肝癌5年生存率看,欧美及日本地区远高于我国,例如可行手术治疗、获得较高生存率的早期肝癌,日本的确诊比例为30%~50%,而我国仅为20%,其中还不乏扩大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所以,钦伦秀教授希望未来5~10年之内,药物疗效能够加倍,同时副作用减半,使更多患者获益!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