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本周速递︱一文掌握四篇重要肺癌文献!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4/2 14:03:41  浏览量:1452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通过血常规判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了解一下

通过血常规判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了解一下

PD-L1表达水平及TMB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判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O)疗效的标志物,但目前这些标志物并未在我国常规开展。近期,Lung Cancer及Clinical Lung Cancer分别发表了一篇文章,探索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这一指标与IO治疗的相关性。
 
两篇文献一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了52例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的患者。研究发现,治疗前NLR<5的患者其PFS(3.3 [95% CI, 0.9–5.7] vs 1.7 [95% CI 1.3–2.1], P=0.014)及OS(未达到 vs. 4.2 [95% CI, 3.4–5.0],P=0.0003)均优于NLR>5的患者。而另外一项研究则纳入16项研究的1700例患者,荟萃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果,治疗前较高的NLR与较差的OS (HR=2.07, P< 0.001) 和PFS (HR=1.59, P< 0.001)有关,因此通过计算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有可能简便易行的预测IO治疗的效果。
 
来源:Lung Cancer(IF:4.5), Clinical Lung Cancer(IF:4.2)
 
Pembrolizumab在晚期NSCLC中的长期随访结果
 
Pembrolizumab是一款针对PD-1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已经批准单药或与化疗联合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长期疗效随访。近期发表于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的一篇文章,更新了KEYNOTE-001的3年随访结果。
 
这项研究是一项多队列、开放标签的1期临床研究。从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研究共入组550例患者(101例为初治患者,449例为经治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基于ir-RECIST标准的研究者评估的ORR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分别为41%(95% CI, 30.9%-50.8%)和23%(95% CI, 18.9%-26.9%)。3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26.4%(95% CI 14.3–40.1)和19.0% (95% CI, 15.0–23.4)。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2.3 个月 (95% CI 17.1–31.5个月) 和 10.5 个月(95% CI, 8.6–13.2个月)。PD-L1的表达水平和治疗效果相关。高表达(≥50%)的患者较低表达(1%-49%)的患者总生存更好。这一数据在初治患者中分别为34.9 个月(95% CI, 20.3–未达到) vs 19.5 个月(95% CI, 10.7–26.3个月),在经治患者中为15.4个月 (95% CI, 10.5–18.5个月) vs 8.5 个月(95% CI, 6.0–12.7个月)。
 
12% (66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6% (30例)的患者因此停药。最常见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肺炎(2%)及乏力(1%),总体来讲,41%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9%与治疗相关。因此,Pembrolizumab为PD-L1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来源: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 IF:21.5)
 
何为中央型肺癌?其与隐匿性纵膈淋巴结转移又有什么关系?
 
准确的NSCLC分期对判断患者预后十分重要。对于纵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手段包括CT及PETCT,有创手段包括EBUS-TBNA等。隐匿性纵膈淋巴结转移是指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发现的微小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直径通常小于2mm,这些隐匿性转移往往导致患者术后复发。既往研究发现,中央型肺癌和隐匿性纵膈淋巴结转移可能有关,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这主要与“中央型”肺癌的定义不明确有关。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对“中央型”肺癌的定义是病灶位于肺野的内1/3,而NCCN及欧洲胸外科协会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是病灶位于肺野内2/3。近期,发表于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杂志的一篇文章对“中央型”肺癌的合理定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瘤体位置与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
 
研究共纳入1337例影像学为N0(定义为CT或PETCT上淋巴结短径<1cm且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2.5)但纵膈淋巴结活检确诊为隐匿性N2的患者,只有当“中央型”肺癌的定义为“病灶位于肺野内1/3时”,病灶位置才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为阳性结果,其中多因素分析后OR=2.05, 95% CI, 1.14–3.71, P = 0.017),把纯磨玻璃和纯实行结节的患者排除后,这一结果仍然成立(aOR, 2.30; 95% CI, 1.08–4.88; P = 0.030)。因此作者认为,对于“中央型”肺癌的合理定义应当是病灶位于肺野内1/3,因为这一定义可辅助判断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存在。
 
来源: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IF:12.2)
 
关于劳拉替尼的不良反应及管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劳拉替尼是一款针对ALK/ROS1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批准上市的针对ALK融合的三代治疗药物。劳拉替尼对多数继发性耐药突变,包括难治性的ALK G1202R突变均具有较好的阻断效果。2017年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疗法,用以治疗既往经过至少一种ALK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既往研究显示,劳拉替尼对初治或经治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均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近期发表于The Oncologist杂志的文章则系统总结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策略。
 
该研究共纳入295例接受推荐剂量劳拉替尼治疗的患者(100mg, 口服, 每日一次)。高脂血症是劳拉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中,超过10%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胆固醇血症(82.4%),高甘油三酯血症(60.7%),水肿(51.2%),周围神经病变(43.7%),认知异常(23.1%),乏力(23.1%),情绪异常(21.0%),体重增加(20.7%),关节痛(19.7%),腹泻(17.6%),便秘(14.2%)及视觉异常(13.2%)。其中,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高胆固醇血症(15.6%),高甘油三酯血症(15.6%),水肿(2.4%),周围神经病变(2.4%),体重增加(2.4%),认知异常(1.7%),情绪异常(1.4%),腹泻(0.7%)及视觉异常(0.3%)。仅有2%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永久停药。高脂血症这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出现,但仅有8.1%的患者因这一不良反应出现延迟给药,2.4%的患者出现剂量调整,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这一不良反应,当接受降脂治疗后,胆固醇仍然高于>500 mg/dL和/或甘油三酯>1000 mg/dL,可考虑中断治疗。但总体来说,劳拉替尼100mg,每日一次的服用方式是安全的。
 
来源:The Oncologist (IF:5.3)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本周速递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