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骨髓纤维化症(MF)的治疗方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abstract S212,P1201及P1033)入选本次大会,着重探索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临床价值较大,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为此《肿瘤瞭望》在EHA现场特邀采访了金洁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简要讲解。
编者按: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骨髓纤维化症(MF)的治疗方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abstract S212,P1201及P1033)入选本次大会,着重探索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其临床价值较大,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为此《肿瘤瞭望》在EHA现场特邀采访了金洁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简要讲解。
01
《肿瘤瞭望》:请简要介绍骨髓纤维化症(MF)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金洁教授:骨髓纤维化症(M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一种,相较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而言,MF的预后相对更差,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可大致将MF分为低危、中危(中危-1和中危-2)及高危三组,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中危-2及高危组的患者,指南上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及羟基脲两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芦可替尼或羟基脲的治疗仅解决了一部分MF患者因脾脏肿大所带来的压迫症状、体质性症状及负担,仍有较大部分患者的上述症状却无法得到改善。除此之外,芦可替尼治疗还将导致贫血、血细胞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羟基脲的安全性相对更好,但缩脾及改善体质性症状的效果相对欠佳。
02
《肿瘤瞭望》:您团队的一项口头研究(S212)对比了杰克替尼(JAKTINIB)vs羟基脲在中危-2或高危骨髓纤维化症患者中的疗效,在此请您详细解读一下?
金洁教授: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了新型JAK抑制剂杰克替尼(JAKTINIB)与羟基脲在中危-2或高危骨髓纤维化症患者中的疗效,研究共入组105例患者,按照方案预设,基于前70例随机化受试者完成24周治疗随访的数据进行1次中期分析,主要终点是24周时基于中心影像学评估的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SVR35)的患者比例,其结果显示:①杰克替尼(JAKTINIB)在24周时的SVR35达到了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羟基脲组)的17.4%,疗效明显更优②在24周内贫血响应、血红蛋白的改善、MPN-SAF TSS症状评分以及脾响应等指标上均显示出杰克替尼较羟基脲更优。③在安全性方面,杰克替尼组常见的≥3级治疗期血液学不良事件(TEAE)和常见的非血液学TEAE的发生率均低于羟基脲组。
03
《肿瘤瞭望》:能否谈一谈杰克替尼(JAKTINIB)和芦可替尼(ruxolitinib)两种药物在MF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金洁教授:尽管目前尚未开展关于杰克替尼与芦可替尼在MF治疗中的头对头(head-to-head)研究,但基于我们中心在前期参与的芦可替尼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而言,其24周时基于中心影像学评估的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SVR35)的患者比例要低于本研究所报道的杰克替尼组数据,另外芦可替尼治疗的贫血发生率达到了42%,要明显高于杰克替尼。当然,头对头研究的结果能更为有力地说明该问题。
金洁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浙江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恶性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负责人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疾病转化医学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副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健促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在Lancet Oncology、Cell、Blood、Leukemia、JHO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