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ROF丨以先见之力,创行未来——圆桌讨论: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7/25 10:48:41  浏览量:67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22年7月9日,汇聚逾千位国内外肿瘤资深专家、学者的罗氏肿瘤高峰论坛(ROF)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在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博士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正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以及基因泰克科学家Eugene Chiang博士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深度剖析了多个学科中新疗法的应用现状和深远影响。

 
编者按:2022年7月9日,汇聚逾千位国内外肿瘤资深专家、学者的罗氏肿瘤高峰论坛(ROF)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成功举办。“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在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博士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正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以及基因泰克科学家Eugene Chiang博士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深度剖析了多个学科中新疗法的应用现状和深远影响。
 
基因泰克科学家Eugene Chiang博士在本届论坛上带来了“见微知著:TIGIT研发之路”的讲课。随后,李滨博士与任正刚教授、邵志敏教授、沈琳教授、张清媛教授、周彩存教授、Eugene Chiang博士共同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圆桌讨论。
 
TIGIT抑制剂未来临床开发计划
 
周彩存教授就TIGIT抑制剂未来的研发计划及现有的临床数据等问题提问了Eugene Chiang博士。Eugene Chiang博士指出,TIGIT抑制剂未来的临床研发计划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是患者对阿替利珠单抗的获益情况;药物间的作用机制及TIGIT抑制剂新的适应症探索;关于新靶点的开发计划,Eugene Chiang博士谈到,基因泰克不会满足于现况,还会在免疫治疗领域进行创新。并向参与专家透露了当前的其在TIGIT研究中开展的相关工作,如对抗肿瘤应答疗效的探索,PVR靶点的开发等。
 
破解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共同描绘各瘤种发展的美好蓝图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周彩存教授介绍了肺癌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寻找耐药的机制,克服原发耐药以及开发新治疗药物。周彩存教授还指出,当前在肺癌的靶向治疗方面,对于常见的靶点,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物的出现虽然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最终还是没有使患者完全治愈。期待第四代、第五代药物的出现,使患者能达到治愈的目标。当前,免疫联合化疗已经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部分患者可达两年以上。如何使患者的治疗疗效进一步向前迈进,以向早期治疗全面覆盖,期待更多免疫治疗相关的探索。
 
乳腺癌新发患者数逐年上升,是当前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瘤种。邵志敏教授在讨论中介绍到,近年来,新的治疗理念、新的治疗药物的出现使患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ADC药物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其在HER2阳性和HR+/HER2低表达中的有效性,也对既往的精准靶向治疗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新药的研发与靶点的寻找同等重要。
 
任正刚教授介绍到,免疫治疗的出现使肝癌患者生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目前肝癌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肝癌患者的预后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其他肿瘤相比,肝癌病因复杂,如HBV、HCV、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不同的病因造成的免疫微环境有所区别,对免疫治疗的响应也不同,未来免疫治疗需要向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方向发展。联合免疫治疗是当前肝癌治疗的发展趋势,也使患者的ORR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考量联合方案组合时,需要重视联合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只有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ORR的提高才有意义。此外,任正刚教授还强调,当前肝癌领域还是没有确切的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因此,相关Biomarker的探索也尤其重要。
 
沈琳教授分享到,胃癌和食管癌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瘤种,由于免疫环境的复杂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其宿主靶器官及转移宿主靶器官是相关的。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相关研究的开展需要各个环节进行密切合作。免疫治疗在胃癌和食管癌治疗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在一线治疗中已获得了重要突破,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继续探索:1、寻找治疗的最佳搭档,如何把临床前研究做得更接近临床至关重要;2、将免疫治疗向前线推进,提高治愈率;3、CAR-T治疗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探索需要进一步加强。
 
张清媛教授介绍到,在血液肿瘤领域,近年来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靶向治疗都有了非常重要的突破。精准分型及新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对一些复发难治的血液以及淋巴系统肿瘤,免疫治疗比如CAR-T,CD20-CD3双抗类药物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甚至使一部分非常难治的病人达到了治愈效果。CAR-T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血液肿瘤中一些患者获得了治愈和肿瘤的完全缓解,因此,血液肿瘤中对于CAR-T进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认识的深入,在精准分析的指导下,有望治愈更多的患者。
 
会议最后,李滨博士对各专家的分享表示了感谢。他说道,各位专家的介绍让我们对未来肿瘤的治愈充满了希望。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更多的临床学者和科学家们能共同合作,共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推动创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以惠及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李滨博士
罗氏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的负责人
带领医学与个性化医疗团队秉承患者为先的理念,制订和实施所有已在中国上市产品和罗氏产品管线内产品相关医疗战略,以实现业务转型和科学进步。并通过打造行业领先的医学事务团队,推进与行业内生态圈的广泛合作,致力于达成以一半社会成本,三到五倍患者获益的医疗愿景
 
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乳腺癌外科主任
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
首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名誉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主委
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
St. Gallen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参与制定全球指南
 
任正刚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放射介入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沈琳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Ⅰ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历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2019年北京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会轮值理事长
 
张清媛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教学名师
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席科学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计划杰出教授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带头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彩存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董事会委员(IASLC BOD)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领军人才
 
Eugene Chiang, Ph.D教授
博士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免疫学博士
专注于研究非经典MHCⅠ类分子在适应性和先天免疫中的功能
博士后期间扩展了其研究,以研究这些分子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并开发用于癌症的通用肽疫苗
2006年加入基因泰克,并加入到Jane Grogan的免疫学实验室
伴随TIGIT的开发,研究方向转移到癌症免疫学系
研究方向包括CD8+T细胞、Th1和Th17 T细胞、调节性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
目前为TIGIT 的研究主管及多个项目的生物学主管,包括PVR-nectin家族靶点、基于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和免疫PET成像项目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新疗法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