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研究>正文

例精图治丨T-DM1助力多发转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患者获得更长生存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11/12 10:05:41  浏览量:1038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本文中,一例经TCbH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为PR的HER2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继续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结束4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卵巢内低分化腺癌),后行卵巢转移瘤切除术,术后胸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腹膜后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多发转移。在二线治疗中,患者被随机分配至ELAINA研究接受T-DM1治疗,目前患者PFS已达近40个月。该病例提示,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精准的进行抗HER2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用药治疗过程中,也应做好患者的临床监测工作。

编者按:本文中,一例经TCbH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为PR的HER2阳性年轻乳腺癌患者,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继续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结束4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卵巢内低分化腺癌),后行卵巢转移瘤切除术,术后胸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腹膜后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多发转移。在二线治疗中,患者被随机分配至ELAINA研究接受T-DM1治疗,目前患者PFS已达近40个月。该病例提示,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精准的进行抗HER2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用药治疗过程中,也应做好患者的临床监测工作。

 
病例报告者简介
 
 
王乐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博士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委员常委兼秘书
 
陕西省药理学会第二届化疗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陕西省抗癌协会第三届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院基金项目2项,主持临床研究课题1项,主持新医疗新技术2项,主持教改项目2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16篇,国家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患者刘某某,女,36岁,绝经前,2016年11月无意间发现右乳约2×2cm大小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母亲因食管癌去世。
 
乳腺B超(当地)检查示:右乳实质样团块病灶(BI-RADS-4c级),考虑乳腺癌,右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部分结构已改变。
 
2016-11-22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乳腺肿物及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术”。
 
 
病理示(B201629008):“右侧乳腺穿刺”小块浸润性癌。“右侧腋窝淋巴结穿刺”小块纤维组织及淋巴组织内低分化腺癌浸润。
 
免疫组化:ER(-)、PR(-)、Cerb-2(3+)、KI-67(+80%)。
 
入院诊断:右乳浸润性癌ⅡB期(cT2N1M0)HER2过表达型
 
诊疗经过
 
▌新辅助治疗
 
根据当时CSCO BC指南推荐的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策略,2016-11-29至2017-1-16给予TCbH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估为PR。
 
具体方案:曲妥珠单抗8mg/kg负荷剂量,6mg/kg维持剂量 d1;脂质体紫杉醇300mg 静滴d2;卡铂 600mg 静滴 d2 q3w*3。
 
TCbH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疗效评估为PR
 
▌手术治疗
 
2017-2-10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B201703357):病灶体积2cm×2cm×2.8cm,“右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右侧”腋窝淋巴结(18/18个)有癌转移。 
 
免疫组化:ER(-),PR(-),HER2(3+),Ki-67(+40%)
 
术后诊断:右乳浸润性导管癌(ypT2N3aM0,IIIC期)。
 
▌辅助治疗
 
根据当时CSCO BC指南推荐的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策略,2017-3-6至2017-4-21行3周期TCbH辅助化疗。
 
具体方案:曲妥珠单抗8mg/kg 负荷剂量,6mg/kg 维持剂量 d1;脂质体紫杉醇300mg 静滴 d2;卡铂600mg静滴 d2 q3w*3;后继续赫赛汀440mg单药治疗11周期(末次使用时间:2017-11-7)。
 
于2017-5-24至2017-6行胸壁、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辅助放疗共计25次(具体剂量不详)。此后定期复查。
 
▌晚期治疗
 
2018-3-5复查B超示:右卵巢内可见约1.6cm×1.5cm无回声区,内可见大小约3.0cm×2.3cm低回声团,子宫左后方可见约6.3cmx3.9cm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可见血流信号。
 
2018年3月15日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术后病理:“左侧”卵巢内低分化腺癌转移,提示符合乳腺癌转移。
 
免组染色:Mammaglobin(+),GATA-(+),GCDFP-15(+),ER(-),PR(-),HER2(3+),CK5/6(-),P53(+90%),Ki67(+70%)。
 
胸腹部增强CT示(2018-6-28):胸骨后占位,肝内异常强化灶,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诊断:右乳浸润性癌(rT2N3M1 IV期 HER2过表达型);卵巢转移瘤切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2018-7-17成功入组ELAINA临床研究(试验方案编号:BO29919),IWRS分配随机号3210。于2018-7-17开始接受T-DM1 3.6mg/kg(252mg)治疗,并间断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现阶段患者PFS达近40个月。
 
靶病灶:腹主动脉左侧和下腔静脉右侧淋巴结
 
非靶病灶:肝左叶、肝右前叶下段;纵膈胸骨后淋巴结节;前上纵膈淋巴结;腹膜后小淋巴结
 
 
影像学评估-纵膈淋巴结:
 
影像学评估-肝脏:
 
影像学评估-腹膜后淋巴结:
 
患者治疗过程中,虽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但多为1-2级,经过有效的对症治疗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病例点评
 
病例点评专家简介
 
 
杨谨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心脏专委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
 
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0%~30%,既往研究结果提示,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经治的人群,有10%左右在停药一年内出现复发。本文中该例乳腺癌患者为39岁年轻女性,疾病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经TCbH新辅助治疗3周期后,疗效评价为PR。后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后分期为IIIc期,经过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结束4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卵巢内低分化腺癌),于2018年3月15日行卵巢转移瘤切除术,术后胸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腹膜后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多发转移。既往临床研究提示,对于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或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出现复发的原发耐药患者,应选用二线抗HER2方案治疗。后患者入组ELAINA研究,于2018-7-17开始接受T-DM1 3.6mg/kg(252mg)治疗至今,目前患者PFS近40个月。
 
 
T-DM1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中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标准方案。EMILIA研究结果显示,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相比,T-DM1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中位PFS(9.6 vs. 6.4个月,HR=0.650,P<0.001)和中位OS(30.9 vs. 25.1个月,HR=0.682,P=0.0006),这也是目前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唯一出现OS获益的治疗方案。且T-DM1的安全性良好,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488例)相比,T-DM1组患者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48% vs. 60%)。虽然T-DM1治疗患者相对更常见肝酶(ALT/AST)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但并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项生活质量评估均更倾向于T-DM1组。
 
2021年ESMO大会公布了EMILIA研究亚洲人群数据。结果显示,在158名亚洲人群中,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相比,T-DM1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9.3 vs. 6.9个月,HR=0.717)和OS(34.3 vs. 22.7个月,HR=0.428),再次证明T-DM1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
 
ELAINA研究为EMILIA的桥接研究,共纳入了200例中国患者,旨在评估T-DM1用于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T-DM1相较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同样可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基于EMILIA研究和ELAINA研究的相关数据,2021年6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正式批准T-DM1单药用于接受了紫杉烷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也是继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适应证之后,T-DM1在国内获批的第二个适应证。
 
总之,通过对该例患者的治疗,我们可以总结出,T-DM1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并且是曲妥珠单抗原发耐药患者二线治疗优选方案。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T-DM1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