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黑色素瘤作为免疫治疗领域的排头兵,在CTLA-4及PD-1/L1辅助治疗研究中已有不俗表现,令众人期待下一个十年或将迎来从靶向到免疫治疗的春天。在2020年ESMO大会上,Keynote 054和CheckMate 238研究均更新了相关生存数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与我们分享如下。
帕博利珠单抗与安慰剂在高危Ⅲ期黑色素瘤完全切除后的比较:EORTC 1325-MG/Keynote 054双盲Ⅲ期试验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终结果
在过去的十年间,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经历了从单纯化疗到干扰素治疗,然后进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阶段,对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免疫治疗常被称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第三个里程碑,其应答持久、生存获益显著,但起效慢、在很多瘤种有效率相对较低。
黑色素瘤作为免疫治疗领域的排头兵,在CTLA-4及PD-1/L1临床研究中有不俗的表现,在伊匹木单抗相对干扰素优势(EORTC 18071 & E1609)和纳武利尤单抗相对伊匹木单抗优势(CheckMate 238)得到明确阳性结果后,帕博利珠单抗与安慰剂比较的Keynote 054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成绩。
本届ESMO大会报告的Keynote 054研究是一项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在高危Ⅲ期黑色素瘤完全切除后的双盲Ⅲ期临床试验,评价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终结果。该研究入组患者为年龄≥18岁、皮肤黑色素瘤转移至淋巴结的患者,AJCC-7分期为IIIA(至少一个淋巴结转移>1mm)、IIIB或IIIC(无移行转移)。
从2015年8月到2016年11月,1019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3周200毫克固定剂量的帕博利珠单抗(N=514)或安慰剂(N=505),共18次(1年),或直至疾病复发或毒性不可耐受。研究的主要终点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次要终点包括这两个群体的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预计约423例DMFS事件(远处转移或死亡)时(HR为0.725),可以预见最终的DMFS分析。
▲Keynote 054研究设计
在2018年Eggermont等人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2年随访结果中,已经看到了帕博利珠单抗相对于安慰剂的显著RFS获益,12个月RFS率分别为75.4%和61%,HR值是0.57,并且在PD-L1表达阳性和阴性人群中的HR值分别为0.54和0.47,均相对安慰剂组具有显著优势,RFS在PD-L1阳性组(77.1% Vs 62.6%),PD-L1阴性组(70.1% vs 55.6%)。在ⅢA、ⅢB和ⅢC期亚组的HR值分别为0.32、0.56和0.58,也说明在各个亚组中均具有显著差异。在BRAF野生型和突变型人群中的HR值分别为0.64和0.57,免疫治疗在突变型中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Keynote 054又更新了3年随访结果(数据截止2019-09-30),HR值0.56,帕博利珠单抗组的3年RFS率为63.7%,相对于安慰剂组的44.1%有显著获益。BRAF突变和野生型的HR分别为0.51和0.66,远处转移发生率的HR值为0.55,帕博利珠单抗在远处转移生存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正是基于以上的研究数据,Keynote 054研究被一路看好。
在刚刚揭幕的2020年ESMO大会上,Keynote 054研究报告了最终DMFS数据。截至2020年4月,共报告了418个DMFS事件。中位随访3.5年,与安慰剂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在总体人群(3.5年DMFS率:65.3% vs 49.4%;HR 0.60,95%CI:0.49~0.73;P<0.0001)和PD-L1阳性肿瘤患者(N=853;HR 0.61;95%CI 0.49~0.76;P<0.0001)中均可显著延长DMFS。在PD-L1阴性肿瘤患者(N=116;HR 0.49,99%CI 0.24~0.99)和其他亚组中,尤其是根据AJCC-7和-8分期以及BRAF突变状态,帕博利珠单抗对DMFS的影响相似。RFS改善得到证实(ITT人群的HR为0.59;95%CI:0.49~0.70)。
▼Keynote 054研究总体和亚组的3.5年DFS率
该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在Ⅲ期病人辅助治疗中的优势,我们目前得到的数据为无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最终期待是否能够有总生存的获益,荟萃分析显示当RFS的HR值≤0.77时,可能预示着OS的获益,而本研究中的主要终点RFS均达到了预设,因此该项研究对于Ⅲ期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无疑是重磅强心剂,为免疫辅助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在已切除Ⅲ/Ⅳ期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中的比较:来自CheckMate 238的4年无复发和总生存结果
和Keynote 054不同的是,CheckMate 238出道之时,黑色素瘤免疫治疗领域还没有太多的的选择,只有伊匹木单抗具备了优于干扰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其在EORTC 18071和 E1609两个研究中的剂量推荐上还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伊匹木单抗的毒性太大,副反应发生几率和程度都比较高,许多患者因为副反应而不能坚持治疗。所以太需要一个低毒并有效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重整旗鼓。恰逢此时,CheckMate 238的优异成绩将纳武利尤单抗推上了历史舞台,本次ESMO大会报道了该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包括48个月的RFS、DMFS和首次OS结果。
CheckMate 238研究是一项对比纳武利尤单抗(NIVO)和伊匹木单抗(IPI)在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的国际Ⅲ期研究,将年龄≥15岁且完全切除ⅢB/C或Ⅳ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按分期和PD-L1状态进行分层,并按1:1随机分配至NIVO组(3mg/kg Q2W;n=453)或IPI组(10mg/kg Q3W,4次给药,Q12W;n=453),治疗≤1y或直到疾病复发/毒性不可耐受。主要终点是RFS。次要终点包括OS和安全性以及DMFS探索性分析。
▲CheckMate238研究设计
在早期公布的研究结果中,NIVO以其低毒性和有效性在RFS方面超越IPI而被推荐为ⅢB、ⅢC、Ⅳ期辅助治疗的新标准,而今随访48个月的结果再次证明NIVO组患者的RFS优于IPI(HR 0.71;95%CI 0.60-0.86;P=0.0003),且NIVO治疗Ⅲ期患者的DMFS也有获益(HR 0.79;95%CI:0.63~0.99)。在48个月时,OS事件的数量(n=211)低于预期(n=302),两组患者的OS率相似:NIVO为78%(95%CI:73.7~81.5),IPI为77%(95%CI:72.2~80.3)(HR 0.87,95.03%CI:0.66~1.14,P=0.3148)。
▼CheckMate238研究的4年RFS、DMFS和OS
▲CheckMate238研究生存曲线(RFS和OS)
该项4年随访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具有高复发风险的Ⅲ/Ⅳ期黑色素瘤患者,虽然最终NIVO和IPI的48个月OS率相似,但NIVO治疗的RFS和DMFS与IPI相比仍然具备优势。在毒性反应方面,NIVO和IPI在晚期紧急治疗需求方面的安全性表现一致,而IPI报告的事件更多。从这项研究结果中虽然没有期待中的最终OS获益优势,但是NIVO仍然是作为恶黑免疫治疗的一种可选策略。
[1]Eggermont AMM, Blank CU, Mandala M, et al. Adjuvant Pembrolizumab versus Placebo in Resected Stage III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18;378(19):1789-1801. doi:10.1056/NEJMoa1802357[2]Alexander M. Eggermont,et al. ASCO2020, abstract 10000.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8, no. 15_suppl (May 20, 2020) 10000-10000.Published online May 25, 2020.[3]Alexander M. Eggermont, et al.Pembrolizumab versus placebo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high-risk stage III melanoma: Final results regarding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from the EORTC 1325-MG/Keynote 054 double-blinded phase III trial. ESMO2020, abstract LBA46.[4]Weber J, Mandala M, Del Vecchio M, et al. Adjuvant Nivolumab versus Ipilimumab in Resected Stage III or IV Melanoma. N Engl J Med. 2017;377(19):1824-1835. doi:10.1056/NEJMoa1709030[5]Jeffrey Weber, et al. Adjuvant nivolumab (NIVO) vs ipilimumab (IPI) in resected stage III/IV melanoma: 4-y recurrenc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from CheckMate 238. ESMO2020, abstract 1076O
国际保肢协会(ISOLS)中国区唯一Board Member东亚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作组(EAMOG)前主席、常务理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担任34家SCI期刊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2篇,其中SCI文章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