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主任主持完成、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的国家1.1类抗肿瘤创新药物吡咯替尼的Ⅱ期临床研究原文正式发表在《临床肿瘤杂志》
2019年8月20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主任主持完成、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的国家1.1类抗肿瘤创新药物吡咯替尼的Ⅱ期临床研究原文正式发表在《临床肿瘤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影响因子28.245 分。这是中国首个Ⅰ期和Ⅱ期研究同时登上JCO的中国原研抗肿瘤药物,也是中国实体肿瘤中第一个基于Ⅱ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获得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物。为此,《肿瘤瞭望》对该研究的PI徐兵河教授以及文章的第一作者马飞教授进行专访。
出类拔萃,吡咯替尼I期、II期结果均荣登JCO
徐兵河教授:吡咯替尼是首个I期和II期结果均荣登JCO杂志的中国原研肿瘤药物,I期研究在2017年刊登于JCO,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的研究者在JCO发表的唯一一项I期肿瘤新药研究结果,我认为吡咯替尼在国际和国内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多次获得国际顶级杂志认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吡咯替尼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是一个针对HER1、HER2和HER4的不可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JCO发表I期研究时特别看重是不是原研药,吡咯替尼是中国原研1.1类抗癌新药,获得JCO的认可;
②临床研究结果可信,有望改变临床实践:JCO核查了吡咯替尼的临床前研究资料,以及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相关文章,JCO的审查非常仔细,包括这些文章发表在哪些杂志,最终JCO认为我们这项研究的数据非常真实可靠;
③JCO要求新药在相关国际网站上注册,吡咯替尼符合要求;
④JCO核查了吡咯替尼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数据:研究获得非常好的药代动力学曲线;I期研究中的单药有效率达到50%,II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是400mg,每日1次,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有效率达78.5%,数据真实可信;
⑤全球每年开展的I期研究成千上万,能在高分值SCI期刊发表的少之又少,JCO选择文章时会衡量其是否有望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新药是否有望上市,而吡咯替尼的上市前景十分被JCO看好;
⑥国际同行认可:多位国际知名专家进行同行评阅,给予非常肯定的评价,同时美国著名乳腺癌医生、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综合癌症中心 Hope S. Rugo 专门为这项研究撰写社评,她对吡咯替尼给予很积极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药物,转化研究也做得非常好(J Clin Oncol. 2017 Sep 20;35(27):3089-3091)。I期试验出色的转化研究成果也是获JCO刊登的一个重要原因。JCO每年发表的I期临床研究最多三、四篇,有的年份是零篇,同期发表社评的I期临床研究是非常少见的,很多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都可能没有社评。
吡咯替尼II期临床研究结果被JCO接收就比较顺理成章了,这是一项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表达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投稿JCO后很快被刊登。II期研究结果已经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上报道,大咖专家进行点评,并被列入2017年乳腺癌重大事件年度回顾。
吡咯替尼凭借II期研究上市,改变了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
徐兵河教授:吡咯替尼改变了抗HER2领域15年来被进口药物垄断的局面,影响了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格局。基于II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给予快速审批上市,基于II期临床研究上市在国外有先例,但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成为“第一个”是非常难的。
我认为,吡咯替尼之所以能获得快速审批,是因为满足了CDE的所有条件:①疗效非常突出:在II期临床研究中,吡咯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相比对照组延长11.1个月(18.1个月vs 7.0个月) ;PFS的HR值非常低,低于0.5的HR值显示了吡咯替尼的突出疗效优势;②满足中国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在国内,既往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靶向用药只有拉帕替尼,但疗效不尽人意,临床上需要疗效更好和安全性更优的产品,吡咯替尼的出现满足了患者迫切的临床需求。这也是它能获得CDE快速审批的原因之一。2018年7月份CDE批准吡咯替尼上市,并要求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吡咯替尼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III期临床研究入组已经结束,目前还没有揭盲,预计年底得出结果。如果III期临床研究能验证II期的阳性结果,肯定可以改变中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甚至会影响全球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III期研究的病例数相比II期翻倍,共240例患者,大家可能会关心III期研究结果是否和II期完全一致,我认为样本量增大,研究中心增多,研究结果肯定和II期会有些区别,比如PFS可能稍短也可能更长,安全性数据也不会完全相同,其他国际性研究也有相似的现象。我相信III期研究结果会令人满意,预设PFS获益约5个月即为阳性结果,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届时我们会提交到国际性大会上报道,期待这项研究能在更高分值的国际期刊发表。
抗HER2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常重要,我期待吡咯替尼能继续向一线和早期乳腺癌治疗领域进军,晚期一线和早期辅助/新辅助的国内多中心、随机分组研究都正在开展中,期待吡咯替尼带来更多惊喜。
各亚组均可从吡咯替尼方案中显著获益
徐兵河教授:II期研究入组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约一半患者在一线治疗中使用过抗HER2治疗,另一半没用过抗HER2治疗。JCO发布的II期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比拉帕替尼,各亚组均可从吡咯替尼方案中显著获益,一线治疗用过和没用过抗HER2治疗的患者,她们接受吡咯替尼治疗的疗效是差不多。吡咯替尼在一线也可以使用,二线也可以使用。
吡咯替尼的获批适应症为:联合卡培他滨,适用于治疗HER2阳性、既往未接受或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当然,吡咯替尼用于一线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应该开展。
吡咯替尼一线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我牵头的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入组患者是既往使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失败的患者,复发转移后没有经过其他的治疗,一组患者给予紫杉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另一组紫杉联合曲妥珠单抗再联合吡咯替尼,对比单克隆抗体联合TKI双靶和单靶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如何,比如双靶联合会不会导致腹泻等副作用增加?既往还没有单克隆抗体联合TKI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III期结果,我们的研究设计是联合吡咯替尼的方案更优。目前入组非常顺利,很多中心的患者踊跃参加,我不会提前预设研究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毕竟有很多偶然因素会影响临床试验的结果,我的工作是保证研究质量管理,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完成临床试验,期待能获得好的结果。
再登JCO,吡咯替尼II期结果全球发布
马飞教授:吡咯替尼是一款有独特优势的不可逆抗HER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17年5月,吡咯替尼的IB期研究结果在JCO杂志全文发表,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发抗肿瘤药物仅仅凭借I期研究就登上全球顶级期刊的先河;两药联合的IC期研究被重要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接收,IC期研究获得今年ASCO壁报展示;吡咯替尼II期研究结果最近再次被JCO杂志特邀发表,影响因子IF28.245分,我作为研究者之一和文章第一作者感到荣幸,这代表着中国原研药物和临床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广泛认可,成为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史上的重要进步。
亚组分析:吡咯替尼的获益不受既往抗HER2治疗的影响
马飞教授:在药政改革以后,吡咯替尼是国内第一个以II期临床研究结果被批准上市的原研药,原因是吡咯替尼在II期研究中显示突出的临床优势,相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这一标准方案,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将有效率从57.1%显著提高到78.5%,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从7个月显著延长到18.1个月。我们把II期结果在全球发布,向国际汇报为何一项II期研究结果能成为CDE中心批准新药上市的依据。
JCO发布的文章中更新了II期研究的亚组分析数据,II期研究入组患者非常广泛,包括既往在一线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患者,也包括一线没有抗HER2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的结论是,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获益不受既往抗HER2治疗的影响,晚期一线使用和没使用抗HER2治疗的两类患者都能从吡咯替尼治疗中显著获益。
殊荣不断,新药研发路上Me-better
马飞教授:吡咯替尼自问世起殊荣不断,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并且多次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可以说是中国原研药品的典范,吡咯替尼是中国创新药物研发路上的一个分水岭,在临床前研发、临床研究和生物标志物转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①在药物研发方面,吡咯替尼是具备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ER2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既往中国药企生产的多是仿制药或Me-too产品,吡咯替尼在临床研究中对比国际同类TKI拉帕替尼获得全胜,是Me-better的产品,因此引起国际的重大关注;
②在临床研究方面,从单药I期研究到两药联合的I期研究,再到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吡咯替尼的一系列临床试验都大获成功,并且第一个凭借II期结果上市,对国内新药研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③在晚期乳腺癌抗HER2领域,中国及全世界的转化研究的进展都非常缓慢,而吡咯替尼Ⅰ期转化性研究结果显著,第一次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在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领域,基于液体活检可指导临床抉择,ctDNA作为伴随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准确性,ctDNA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优于肿瘤组织检测,虽然样本量只有18例,文章被JCO接收时,国际同行评述该发现可能是一个划时代进步,指导着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未来方向。
总之,吡咯替尼代表了中国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进步,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进步以及精准医疗转化研究的进步,它是十三五期间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典范和代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专家简介
徐兵河教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北京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共识专家团成员
晚期乳腺癌治疗国际共识指南(ABC consensus)专家团成员
马飞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兼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创中心青年导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癌青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rdio-Oncology等中英文杂志编委等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在JCO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著60余篇,编译肿瘤学专著13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获得“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