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肿瘤领域的盛会——ASCO 2019已进入了会议日程的第3天,多种癌种领域的进展纷至沓来,相信大家定是收获颇丰。那么今天我们仍将继续为大家带来ASCO 2019的最新进展。
全球肿瘤领域的盛会——ASCO 2019已进入了会议日程的第3天,多种癌种领域的进展纷至沓来,相信大家定是收获颇丰。那么今天我们仍将继续为大家带来ASCO 2019的最新进展。
在ASCO会议的摘要中,有一项是由宋尔卫教授、刘强教授团队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开展的,旨在评估抗PD-1抗体卡瑞丽珠单抗(SHR1210)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疗效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研究。这一研究结果显示, 卡瑞丽珠单抗(200mg Q2W)联合阿帕替尼(250mg)治疗晚期TNBC具有良好的临床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卡瑞丽珠单抗+阿帕替尼连续治疗给药(d1~d14)组客观反应率(肿瘤缩小的比率)为47.4%(9/19),疾病控制率为68.4%,疗效惊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仅为疲劳(65.0%)、手足综合征(63.3%)和肝功能异常(73.3%),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刘洁琼医生代表团队参会,在壁报区与众多参会者针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对于这一研究开展的背景及其结果的临床意义,主要研究者之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刘强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请您谈谈您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您认为是哪些原因使这项研究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被2019 ASCO大会收录?
刘强教授:晚期三阴乳腺癌疗效极差,患者中位生存期平均只有15-18个月。近年来出现的免疫疗法给了患者不少希望,尽管对PD-1或PD-L1抗体有效的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单用PD-1或PD-L1抗体有效率相当低,不到20%,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一直是全世界研究的焦点。
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动物模型中观察到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具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当时连续有几篇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篇)和nature杂志上的文章也报道了这一点,和我们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这项临床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提高三阴乳腺癌对免疫治疗反应率的方法。这两种治疗方式联合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主要与抗血管生成可以重新编程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有关。
该研究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这项研究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报道乳腺癌中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其疗效较免疫治疗单药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安全性也让人满意。
第二,在入组的患者中,有一些是二线甚至三线的患者,这些患者有些为经历过多次化疗且原发耐药的情况下,对该联合方案疗效也反应很好,而既往的Keynote086等研究显示二线及以后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率极低,仅为5%左右。
研究团队是否有下一步研究计划?
刘强教授:接下来,我们这项研究肯定要进一步的深入拓展。因为,研究入组的一部分患者,经历过多种治疗方案耐药后,本来都几乎放弃希望了,但经过该研究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疗效很好,可以说把她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目前疾病控制情况良好,生活质量还相当高。
鉴于此,我们期望这项研究能做以下拓展:第一,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确认这一治疗方案是否能够明显延长这部分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OS);第二,鉴于Ⅱ期研究良好的结果,应扩大研究的样本量,进一步开展Ⅲ期临床研究;第三,开展分子标志物相关分析,以便精准筛选能够从这一联合治疗方案中获益的人群。这主要是考虑到,尽管Ⅱ期研究的结果已经是出乎意料的好,但仍有50%的患者疗效欠佳,精选可以获益的患者人群或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与化疗等其他治疗联合,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事实上,我们前期已经积累了一些分子标志物方面的数据,希望这一工作能够做得更加精准。
您认为TNBC领域还有哪些探索的机遇和挑战?
刘强教授:由于晚期三阴乳腺癌预后差,要改善其生存,必须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细分,进行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够让患者能够从特定的治疗中获益。
近年来,三阴乳腺癌领域的进展较多,我们已不再笼统地对三阴乳腺癌给以化疗。如AR阳性者可以用抗雄激素治疗,存在BRCA突变者可以用PARP抑制剂,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估计可达40-50%),有望受益于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如IMpassion 130研究证实,超过40%的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和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中获益,总生存得到显著延长。
对于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不是单药应用,而是寻找与其他药物的最佳联合方案及最合适的适用人群。在组合方案方面,在IMpassion 130研究中是联合化疗,同时还可以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联合治疗方式,包括与PARP抑制剂或CDK4/6抑制剂等的联合。对此,目前有多项研究还在进行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组合,来显著改善这部分恶性程度最高、生存期最短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我认为,免疫治疗可以说是这些患者可能获得较长生存的唯一希望,因为即便化疗有效,大多数患者往往会较快发生耐药,同时接受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也较差。
专家简介
刘强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主任、乳腺肿瘤中心主任及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外科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 Dana Farber 癌症中心任博士后及讲师,2011 年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回国。
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 SCI 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人,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国自然重点项目和973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