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18专访│林桐榆教授盘点肿瘤免疫靶向治疗之“六大趋势”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6/20 17:16:43  浏览量:2196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逐步从黑色素瘤拓展至其他恶性肿瘤,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在芝加哥第5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18)年会现场,本刊特别邀请到我国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请他盘点本届大会在免疫治靶向疗方面的趋势,并针对淋巴瘤方面的基础、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精彩解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访谈

 
今年ASCO大会的热点仍然聚焦在免疫治疗方面。本届年会的主题为“Delivering Discoveries: Expanding the Reach of Precision Medicine”。以下将从六个方面对这一主题做进一步阐释。
 
其一,目前FDA批准了两个PD-1、三个PD-L1单抗药物,其单药有效率都仅在20%左右。尽管PD-L1表达、TMB等指标部分协助提高了有效率和生存期,但离精确治疗仍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寻找可靠的疗效预测指标,筛选出治疗敏感患者群体。另外一个少见现象是,在某些肿瘤中,PD-1/PD-L1单抗反而会加速肿瘤进展。有研究认为MDM2、MDM4位点的突变可能提示治疗失败或进展加快。因此,找出免疫治疗的有效指标,排除加速进展的潜在因素,这正是精确治疗的精髓。
 
其二,随着免疫、靶向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联合或序贯使用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结合手术和放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是精确治疗的另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免疫靶向治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虽然可以改善生存期,但离应用于提高癌症治愈率,未来仍需不断努力探索。
 
其三,探究跨肿瘤领域——针对特定突变位点选择靶向治疗的可能性。例如HER2靶向治疗在除外乳腺癌、胃癌患者中有显著疗效,同时在其他肿瘤如输尿管膀胱移行上皮癌、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Her2高表达的患者面可能也有效。这方面我国医生其实早有探索,例如在标准三、四线治疗失败、HER2突变阳性的肿瘤患者中,应用赫赛汀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就有不少成功案例。未来,如何研究找出如类似MSI-H肿瘤应用PD-1的相似规律,在免疫靶向治疗中打开思路、扩展眼界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它也充分体现了大会“Expanding the Reach of 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
 
其四,有关免疫治疗的剂量问题。以往的研究结果,2~3 mg/kg的Nibolumab或pembrolizumab可能更合理,现在使用固定剂量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可能是过量的,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经济学花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如何使用合适的剂量,也是免疫靶向精确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五,在药品的成本效益分析中,一项对比研究显示,美国患者在相似有效率的前提下,花费大概是加拿大患者的2倍,这无疑是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最大,如何提高效价比也应该纳入精确治疗的研究范畴中。
 
其六,除了延长生存,我们也同样需要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慎重选择姑息治疗的适应证,权衡维持生活质量与延长短期生存之间的利弊,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中体现个人价值。
 
今年ASCO在淋巴瘤方面发表了88项研究,林教授团队贡献了3项。林教授还特别针对淋巴瘤方面的基础、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淋巴瘤领域内,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如何将免疫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联合,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如无化疗的R2(美罗华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无论在总反应率还是生存期方面较金标准R-CHOP皆无明显优势,并且增加了治疗成本。同时,来那度胺25 mg/d长期应用所带来的骨髓毒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林教授最后强调:“我们必须认识到,免疫、靶向治疗不等同于零毒性治疗。真正的精确治疗是结合放疗、化疗、手术及免疫、靶向治疗等多个学科的多种治疗手段,完成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及治疗花费。”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林桐榆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