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晚期胃癌化疗的全程管理与MDT--进一步延长OS的关键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6/13 9:47:39  浏览量:2498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相比于亚洲其它国家,中国晚期胃癌的比例更高。晚期胃癌的治疗需要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进展,在分子标志物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更加合理的评价获益与风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全程管理与多学科协作(MDT)的作用尤为关键。临床实践中强调全程管理及多学科协作是进一步提高OS的关键。

  胃癌的发病在中国人群中具有“更晚、更多”的特点,在亚洲范围内,中国Ⅲ期及Ⅳ期胃癌的比例相比于台湾、韩国、日本更高。无论是可手术的胃癌还是晚期胃癌,全程管理与MDT的作用十分关键。随着新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技术的改进,平台学科影像、病理、营养、心理诸方面的支持以及转化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持续深入,胃癌的治疗正向全程化、个体化进步。
 
  对于可手术的胃癌患者来说,特别是手术风险、化疗风险均较高者,术前进展者、术中复杂者、未达成R0/D2手术者,高复发风险患者及其复发后治疗选择当中,全程管理的重要性及MDT团队支持的作用尤为显著。
 
  对于晚期胃癌的全程管理,我们需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live longer, live happier。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首先推荐两药,因其毒性较低,可优先考虑,而对于体力状态评分较高的患者可考虑三药方案。(改良)DCF、(改良)ECF及氟尿嘧啶和顺铂均为推荐方案。而对于转移性胃癌,其一线治疗可根据IHC或FISH(SISH)检测HER2的表达状况来决定是进行XP(FP)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治疗还是化疗(氟尿嘧啶+铂类最常用,可联合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需要参考一线已使用过的药物及当时的体力状态,总体来说,用药以伊立替康、紫杉类为主。转移性胃癌的二线治疗同样以伊替立康及紫杉类为主。二线化疗的比例在各国差别显著,日本的二线化疗比例达到70%,远远高出世界范围内不到40%及欧洲不到10%的比例。在AVAGAST研究中,学者对二线治疗在各地区中的比例做了统计,在亚洲地区,有66%的入组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欧洲地区则有31%的比例接受二线治疗,在全美,该比例仅有21%。
 
  胃癌的二三化疗的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诸多挑战与疑问,如对ECOG评分为2分的患者治疗经验不足,目前的方案仅仅为单药,能否双药联合?药物的交叉耐药问题?化疗能否联合靶向药物?
 
  阿帕替尼作为VEGFR-2ATP结合位点的高度选择性抑制剂,已进入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心研究者评价阿帕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2.84%及42.05%,IRC评价阿帕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1.70%及31.82%。但在上市后我们仍需要思考该药物的耐受性,最佳剂量,剂量调整的方式,能否联合化疗,起始治疗的时机,有哪些优效人群,预测效果的生物学指标有哪些。
 
  未来晚期胃癌化疗的考量,需要贯穿于全程管理与MDT的始终。晚期胃癌的治疗需要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进展,在分子标志物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更加合理的评价获益与风险。临床实践中强调全程管理及多学科协作是进一步提高OS的关键。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晚期胃癌化疗的全程管理与MDT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