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4丨吴炅教授:INAVO120助推新型PI3Ki伊那利塞获得CDE快速审批,基因检测推动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发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9/29 14:27:38  浏览量:195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CSCO会议现场,《肿瘤瞭望》就此特别采访吴炅教授,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新型星PI3K抑制剂的要点信息,为临床诊治指引方向。

编者按: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主要亚型,其中约有40%的患者存在PI3KCA突变。PI3KCA突变是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治疗耐药的主要原因,存在此类突变的患者往往预后更差。2024年CSCO年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作为Leading-PI分享了Ⅲ期INAVO120研究的最新进展,显示新型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Inavolisib)联合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一线治疗策略可带来更好预后,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基于此,中、美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均授予了伊那利塞快速评审资格,期待其能及早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在CSCO会议现场,《肿瘤瞭望》就此特别采访吴炅教授,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新型星PI3K抑制剂的要点信息,为临床诊治指引方向。
 
 
01
肿瘤瞭望:基于INAVO120研究结果,CDE较FDA更早授予伊那利塞突破性疗法和快速审批认证。作为该研究的Leading-PI,对于该药上市进程的加速,您有何感想?

吴炅教授:INAVO120研究为伴有PI3K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即为使用PI3K抑制剂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的一线治疗方案。
 
伴有PI3K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则对当前的内分泌治疗药物、CDK4/6抑制剂等更易耐药,且疾病进展风险和患者总体死亡风险也更高。然而临床伴有PI3KCA突变的患者约占HR+/HER2-乳腺癌患者的40%,中国患者的突变率则更高。PI3KCA突变会导致PAM(PI3K/AKT/mTOR)通路激活,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因此,针对该通路的PI3K靶点予以精准治疗,将对此类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02
肿瘤瞭望:伊那利塞作为伴PI3KCA突变HR+/HER2-乳腺癌精准靶向治疗药物即将上市,您对其临床应用前景有何期待?

吴炅教授:伊那利塞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众所周知,HR+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患者基数十分庞大。此类患者的疾病进程和预后特征十分鲜明,尽管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但在整体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复发风险持续存在,且风险持续时间较长,临床中部分患者在治疗15年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中伴有PI3KCA突变的患者在一线治疗时会迅速发生耐药,因此临床医生和患者对于更为有效、更加精准的新型治疗药物充满期待。如今针对PI3KCA靶点已有一款药物上市,但其不良反应需要临床中谨慎对待。因此,开发疗效更强、安全性更好的靶向治疗药物已是大势所趋。在INAVO120研究中,新型PI3KCA抑制剂伊那利塞联合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以及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展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相较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显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获益,为15.0个月vs.7.3个月,HR=0.43,P<0.0001,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03
肿瘤瞭望:伊那利塞推动HR+/HER2-乳腺癌的治疗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强调了“精准治疗,诊断先行”的重要性。请问您认为开展PI3KCA检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吴炅教授:对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而言,选择针对某个靶点的治疗方案离不开基因检测的辅助诊断。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可包括PI3KCA等多种突变位点,以期为患者更好地实施精准的分类治疗。如今乳腺癌的诊疗已经从常规的“分类治疗”进入了“精准的分类治疗”时代。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早的基因检测准确识别患者的突变特征,判断患者是否容易出现耐药,并采用对应的治疗手段。在开展PI3KCA的基因检测方面,包括《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内的国内外指南、共识均建议在患者首次出现复发时尽早进行相关检测,可以选择肿瘤组织样本或血液的循环肿瘤DNA样本。此类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PAM通路中的关键驱动基因,更好地遴选优势患者,并决策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吴炅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