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空中课堂丨薛妍教授:HER2低表达乳腺癌,ADC治疗孰优孰劣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13 11:18:30  浏览量:390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HER2低表达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一半,以往因缺乏有效的抗HER2治疗而被归入HR+/HER2-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范畴。近年来,DESTINY-Breast04(DB-04)研究为此类人群提供了首个有效的抗HER2治疗方案,并深度改变了国内外指南推荐和临床实践。

编者按:HER2低表达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一半,以往因缺乏有效的抗HER2治疗而被归入HR+/HER2-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范畴。近年来,DESTINY-Breast04(DB-04)研究为此类人群提供了首个有效的抗HER2治疗方案,并深度改变了国内外指南推荐和临床实践。在此之后,又有靶向Trop-2的新型ADC以及其他靶向HER2的新型ADC进入临床实践或启动临床试验,在乳腺癌分类治疗迎来改变的同时,如何对现有的ADC进行排兵布阵,是临床医生最为关心和讨论最为热烈的焦点之一。在本期的《空中课堂》中,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薛妍教授带来了《HER2低表达乳腺癌:ADC治疗孰优孰劣》的授课。
 
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mBC)诊疗回顾
 
HER2是一个连续表达的变量,目前临床诊断处于“三分天下”,国内外指南均将免疫组化零表达(IHC 0)定义为HER2阴性,IHC1+、IHC2+/ISH-定义为HER2低表达,IHC 2+/ISH+、IHC 3+定义为HER2阳性[1-3];中国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54%存在HER2低表达[4]。影响HER2表达的因素可能包括HER2扩增、HER2和ER通路间的串扰、放化疗引起NF-kB通路激活、表观遗传学变化等[5]。在传统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治疗选择,HER2低表达人群未被视为单独的治疗亚型,而是被归入传统意义上的HER2阴性乳腺癌中。
 
尽管存在HER2低表达,但此类患者并不能从既往传统抗HER2治疗中获益[6-11]:早在NSABP B47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并未使IHC 1+或IHC 2+/FISH-患者带来获益(IDFS HR=0.98);帕妥珠单抗用于HER2低表达mBC后线治疗的ORR仅为2.5%;拉帕替尼两项3期研究的联合分析中,IHC>0且FISH-患者并没有治疗获益(PFS HR=0.97);T-DM1两项2期研究均显示HER2 normal(HER2 FISH比值<2.0且IHC≤2+)患者的PFS仅为HER2阳性(IHC 3+)患者的大约三分之一。
 
 
T-DXd治疗HER2低表达mBC研究进展
 
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是靶向HER2的新一代ADC,由曲妥珠单抗和高活性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Xd通过可裂解四肽连接子偶联而成,药物抗体比(DAR)约为8,具有旁观者效应。T-DXd开启HER2低表达的探索,应当从DS8201-A-J101(A-J101)研究说起。这是一项旨在探讨T-DXd治疗晚期实体瘤的Ⅰ期、两部分、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其中入组了54例HER2低表达mBC,结果显示T-DXd具有令人惊喜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ORR)为37%,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0.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1个月;而且亚组分析显示HER2 IHC 1+和2+亚组的疗效相似(ORR 35.7%vs 38.5%),既往是否使用过CDK4/6i并不影响疗效(43.8%vs 34.2%)[12]
 
基于前期A-J101研究的积极结果,随后进一步开展了大型3期DB-04研究,这也是全球首个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领域获得阳性结果的研究。DB-04研究入组患者为既往接受过1-2线晚期化疗的HER2低表达mBC患者,其中HR阳性患者为内分泌难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中,T-DXd可相较于医生选择化疗(TPC)显著改善PFS(9.9 vs 5.1个月,HR=0.50,P<0.0001)和OS(23.4 vs 16.8个月,HR=0.64,P=0.001);而且无论HR阳性还是HR阴性,T-DXd治疗可取得一致PFS和OS获益,并且能够将ORR提升至3倍以上[13]
 
 
除了生存获益的显著改善和疗效的数倍增加以外,T-DXd作为“魔法子弹”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也非常突出,在治疗持续时间数倍于TPC组(8.2 vs 3.5个月)的情况下,其≥3级TEAE低于TPC组(53%vs 67%),治疗耐受性与TPC相当或更优。
 
总之,T-DXd是第一个与TPC相比,在PFS和OS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改善的HER2靶向治疗药物,且所有亚组的获益程度相似,包括不同HER2 IHC状态和既往CDK4/6i使用情况;其安全性良好可控,总体获益大于风险。因此,DB-04确立了HER2低表达mBC是一个新的可靶向治疗人群,T-DXd成为HER2低表达mBC标准治疗。
 
HER2低表达mBC:T-DXd vs.SG
 
Trop-2是一种广泛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通过多条通路介导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Trop-2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升高,而且Trop-2高表达乳腺癌与预后差相关[14]。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Trop-2的新型ADC,由抗Trop-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S7)与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SN-38通过可水解的CL2A连接子偶联而成。
 
TROPiCS-02是一项SG治疗HR+/HER2-不可手术或转移性乳腺癌的3期试验,入组患者接受过2-4线晚期化疗,已经报道ITT人群的PFS和OS获益。在HER2低表达患者的事后分析中,SG组患者也表现出PFS(5.8 vs 4.2个月,HR=0.60)和OS获益(15.4 vs 11.5个月,HR=0.75),安全性与TROPiCS-02总体安全性人群基本一致[15-16]
 
ASCENT则是一项SG用于经治晚期TNBC患者的3期研究,入组患者接受过≥2线化疗,既往已报道ITT人群的PFS和OS获益。在HER2低表达患者的事后分析中,SG组患者也表现出PFS(6.2 vs 2.9个月,HR=0.44)和OS获益(14.0 vs 8.7个月,HR=0.43)。安全性方面,血液学和胃肠道不良事件(AE)是SG最主要的AE,其中≥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1%vs 33%)、贫血(8%vs 5%)、白细胞减少症(10%vs 5%)均高于TPC组[17-19]
 
在药物机制方面,T-DXd和SG存在一定差异,包括:(1)抗体的靶点不同,T-DXd特定靶向的HER2往往是乳腺癌的驱动基因,而TROP2在部分正常组织也存在表达。(2)T-DXd的载药DXd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其活性是SG载药SN-38的10倍。(3)T-DXd的四肽连接子亲水性更高,保证高DAR的前提下,药物分子结构稳定;而CL2A连接子可能更早释放(T-DXd约为5.7天,SG约为15.4小时)[20]
 
 
TROPiCS-02、ASCENT以及DB-04研究均涉及了HER2低表达患者新型ADC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三项研究入组样本量、患者特征有明显差异,无法进行直接头对头比较,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DB-04研究入组患者治疗线数相对更靠前,其PFS和OS在数值上更长。这种差异需要未来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目前,在NCCN(2023.V4)指南中,T-DXd二线治疗HER2低表达患者为I类证据,其中T-DXd被推荐用于HR阳性内脏危象或内分泌难治性患者二线治疗,不适用T-DXd者可选择SG;在晚期TNBC治疗推荐中,T-DXd主要用于HER2低表达患者、而SG可用于任意患者的二线治疗[21]。在2022版CACA-CBCS指南中,SG和T-DXd是CDK4/6i经治患者的可选方案,T-DXd是唯一被推荐用于治疗HER2低表达(HR+和HR-)患者三线及以后的抗HER2治疗方案[2]
 
 
HER2低表达mBC:T-DXd vs.其他HER2 ADC
 
除了T-DXd以外,国内外还涌现了众多新型HER2 ADC,包括RC48、SYD985、A166、MRG002、SHR-A1811等,但大多数处于1/2期的初步研究[22-26]。其中,RC48由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Hertuzumab与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通过可裂解连接子偶联而成,DAR约为4。对C001CANCER和C003CANCER的汇总分析显示,RC48治疗HER2低表达mBC的ORR为39.5%,中位PFS为5.7个月[22]。目前,RC48等HER2 ADC尚缺乏3期研究证据,未获国内外相关适应证批准及指南共识推荐。
 
 
尽管RC48在治疗HER2低表达mBC中展现了积极的抗肿瘤活性,但其与T-DXd在药物机制方面有一定差异:(1)T-DXd的抗体部分曲妥珠单抗保留了与裸抗相似的HER2结合亲和力,而且具有ADCC效应;而RC48抗体部分Hertuzmab与HER2亲和力更强,但没有很好的ADCC效应[27-28]。(2)T-DXd的DAR是RC48的两倍,高DAR能在更广泛的HER2表达水平,尤其是HER2低表达、超低表达肿瘤中仍具有抗肿瘤效果,有研究显示在HER2弱阳性细胞系中,DAR=8的ADC表现出相较于DAR=3.4的ADC所不具有的抗肿瘤作用[29]。(3)T-DXd的载药DXd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并且可以克服乳腺癌常见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其高膜通透性带来更好的旁观者效应及更优的疗效。(4)二者连接子均可裂解,在稳定性和均一性前提下,DAR越高的ADC疗效越好,T-DXd四肽连接子亲水性更高,保证高DAR的前提下,药物分子结构稳定[30-31]
 
 
总结
 
HER2低表达占总体乳腺癌患者比例为45%~55%,这部分患者难以从既往传统抗HER2治疗方案中获益;DB-04研究首次确立了HER2低表达mBC是新的可靶向治疗人群,T-DXd是第一个与TPC相比,在PFS和OS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改善的HER2靶向治疗药物。纵览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在HER2低表达mBC中,T-DXd在数值上较SG具有更高的PFS和OS获益,可能与T-DXd直接靶向HER2受体,以及其他药物机制的差异相关;而相较于RC48,T-DXd在机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最新的国内外指南中,针对HER2低表达mBC,T-DXd是唯一的靶向HER2治疗方案。
 
更多精彩课程、PPT下载请扫描二维码,进入《空中课堂》专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2.中国抗癌协会(CACA)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2版
 
3.Franchet C et al.Ann Pathol.2021;41(6):507-520
 
4.Shui R,et al.Clin Breast Cancer.2020 Feb;20(1):e65-e74.
 
5.Paolo Tarantino et al.J Clin Oncol 2020 Jun 10;38(17):1951-1962.
 
6.Fehrenbacher L,Cecchini RS,Geyer CE Jr,et al.J Clin Oncol.2020;38(5):444-453;
 
7.AD Seidman 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2,no.14_suppl(July 15,2004)512-512.;
 
8.Gianni L,et al.J Clin Oncol.2010;28(7):1131-1137;
 
9.Press MF,et al.Clin Cancer Res.2008;14(23):7861-7870;
 
10.J.Clin.Oncol.2011,29,398–405;
 
11.J.Clin.Oncol.2012,30,3234–3241.
 
12.Modi S,et al.J Clin Oncol.2020;38(17):1887-1896.
 
13.Modi S,et al.2022 ASCO Abstract LBA3
 
14.Lenárt S,et al.Trop2: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None.Cancers(Basel).2020 Nov 11;12(11):3328.
 
15.Hope S.Rugo,et al.2022 ESMO.LBA76
 
16.Tolaney SM,et al.2023 ASCO Abs 1003
 
17.Aditya Bardia,et al.2022 ASCO.Abs 1071.
 
18.Rugo HS,et al.Future Oncol.2020 Apr;16(12):705-715.
 
19.Rugo HS,et al.ASCO 2022
 
20.Bargh,Jonathan D.,et al.Chem Soc Rev 48.16(2019):4361-4374;2.Goldenberg DM,et al.Expert Opin Biol Ther.2020;20(8):871-885.
 
21.NCCN guideline for breast cancer 2023.V4
 
22.Jiayu Wang,et al.2021 ASCO.Abstract 1022.
 
23.Cristina Saura,et a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36(15_suppl):1014-1014
 
24.Xichun Hu,et al.2021 ASCO.Abstract 1024.
 
25.江泽飞.新型抗体偶联物(MRG002-ADC)治疗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研究.CSCO 2021.
 
26.Ting Zhang,et al.Cancer Res.2023;83(8_Supplement):LB031
 
27.Nakada.Chem Pharm Bull(Tokyo).2019;67(3):173-185.
 
28.Yao,X.et al.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5;153(1):123-33
 
29.Nakada.Chem Pharm Bull(Tokyo).2019;67(3):173-185.
 
30.Ocaña A,et al.Breast Cancer Res.2020 Jan 31;22(1):15;
 
31.Rios-Doria J,et al.Cancer Res.2017 May 15;77(10):2686-2698.
 
薛妍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一病区主任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分会副主委
中国性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安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