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14日,第十二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APPLE 2022)在上海隆重举行。大会主题为“肝癌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的新视角”,汇聚了亚太乃至全球肝癌诊疗最新策略与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仅完美承办了一场高质量的国际会议,还贡献了众多前沿进展。肿瘤瞭望值此盛会之际,特别采访了APPLE 2022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和孙惠川教授,对此次大会花落上海,引领全球抗击肝癌思潮的影响进行了精彩评述。
肿瘤瞭望:本次会中您就肝癌患者围术期系统治疗开展了重要讲座。请结合讲座分享一下靶免时代,您在肝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您对未来肝癌的诊疗有哪些期待?
孙惠川教授:在我国肝癌的治疗中,约仅有20%~3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切除,这里仅指“能够”,至于是否能够真正从中获益,目前暂无很好的研究支持。过去,中晚期肝癌患者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方式,若评估为可手术则会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早期的一些研究也初步证实了手术切除的疗效改善。近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进入肝癌领域后带来了极大的改变。2018年,仑伐替尼让我们首次看到了近20%的患者可以通过系统治疗实现缩瘤,后续的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使30%-40%的患者实现缩瘤,疗效进一步提升,这就给肿瘤过大无法切除的患者带来了手术机会。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我们发现,靶免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生存时间甚至可以延长至2~3年。
本次APPLE会议中,我们也对最近本中心做的一项靶免联合外科治疗使患者获得无瘤生存的研究进行了汇报,通过该治疗策略让患者达到了无需药物维持即可无瘤生存的状态,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根治性的结果。然而转化治疗的成功率仅在20%左右,并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希望能够精准筛选出可以从中获益的人群。本次APPLE会中我们报道的另一项研究即通过影像组学数据筛选靶免治疗获益人群。希望可以通过该研究推动对优势人群生物标志物和患病人群特征理解,进一步提高转化成功的概率。
肿瘤瞭望:近日,您参与编写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癌患者全程管理专家指导意见》,请您介绍一下该指导意见都涉及了哪些主要内容,对临床诊疗将带来哪些助益?
孙惠川教授:上海是中国肝癌治疗的重要基地,在今年上半年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导致许多患者出现治疗中断、甚至无法接受高质量治疗。在我院樊嘉院士和周俭教授领导下,我们发觉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总结我院在新冠疫情下对肝癌患者的诊疗经验,制定了该指导意见,向国内及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肝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此要特别鸣谢卫材公司医学部的大力支持,他们搜集了许多文献,从科学性上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该指导意见涉及范围很广,从肝癌患者的早期的局部治疗到晚期的系统治疗都充分涵盖:
第一,对于早期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非常迫切的需求。若手术时间因疫情推迟,则疾病可能发展为不可手术,将使患者长期生存大打折扣。通过分析既往的研究,我们发现若患者预期手术时间推迟一个月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们建议,若手术因疫情的影响预计延期超过一个月,则需要考虑更换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另外,目前许多学者正在探索(潜在)可切除患者使用转化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可能性,并取得了初步进展,因此手术延期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此类非手术的系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等待医院恢复正常运转。
第二,介入治疗是中期肝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既往许多研究提示在介入治疗间期使用系统治疗,可延长到下次介入治疗的时间并提高疗效。在疫情期间可以考虑该策略,从而让患者接受局部治疗的时间更加灵活。
第三,对于正在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建议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然而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部分接受静脉抗肿瘤药物的患者会面对医院门诊关闭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短期推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推迟时间较长,则可以转为口服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患者的出行会受到很多限制,医院的资源也会更多的用于防疫,此时患者应尽量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和在院时间,降低人群聚集的感染风险,尽可能选择居家治疗。
第四,除了手术后恢复期的一个月内,所有的肝癌患者应该尽量接种新冠疫苗,防止新冠感染。若患者真的不幸感染到了新冠肺炎,建议患者尽早去定点医院接受标准的抗新冠肺炎的治疗,并同时接受抗肿瘤治疗,这是符合我国卫健委推出的新冠肺炎诊治指南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