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A热点直击]膀胱癌:BCG灌注治疗最佳方案与淋巴结转移预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5/17 11:52:41  浏览量:3061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自从1990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之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免疫疗法就开始被全世界的泌尿外科医生广泛使用。可以说目前BCG疗法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唯一有效的膀胱内灌注疗法,它能够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作为国内首批开展BCG灌注治疗的单位,对于BCG灌注治疗的最新进展十分关注。

   自从1990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之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免疫疗法就开始被全世界的泌尿外科医生广泛使用。可以说目前BCG疗法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唯一有效的膀胱内灌注疗法,它能够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作为国内首批开展BCG灌注治疗的单位,对于BCG灌注治疗的最新进展十分关注。

 
  为此,本刊特邀叶定伟教授团队的王备合医生对首日会议中相关研究讨论作一总结,包括“Tumor Board”膀胱癌病例讨论环节的最佳治疗方案探讨,以及团队在“Bladder Cancer:Basic Research & Pahthophysiology I”专题中的报告(大会摘要号:MP44-02)。
 
  一、Tumor Board最佳方案:BCG膀胱灌注应按SWOG8507中方案进行在5月12日AUA2017主会场有关膀胱癌的病例讨论环节中,来自不同中心的四位专家围绕复发性浅表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来自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国际知名膀胱癌外科专家Kamat教授对BCG灌注治疗的最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基于多项高质量的荟萃分析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BCG不仅能减少疾病复发,还能降低27%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但是这种获益是建立在使用诱导治疗+维持治疗方案之上的。然而有的研究者认为BCG维持治疗效果不佳,这种误解有可能是由于BCG治疗方案使用错误造成的,比如诱导治疗后每月1次灌注治疗或每3个月进行1次灌注治疗,最常见的错误是在治疗开始后的6个月时重复进行一次为期6周,每周1次的诱导治疗。
 
  目前的所有证据显示,BCG膀胱灌注应该按照SWOG8507中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方案包括:前6周每周进行一次BCG膀胱灌注;随后进行的维持方案包括:在第3个月、第6个月及以后的每6个月,进行为期3周,每周1次的BCG膀胱灌注,直到第36个月),使用这种方案,约60%对此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能无瘤生存5年以上(图1)。此外,在乳头状瘤及原位癌患者中使用维持方案治疗,能显著降低35%的疾病进展率,与仅接受诱导治疗的患者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
 
 
  二、叶定伟教授团队发现:C1orf198对膀胱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王备合医生大会发言
 
  在随后开始的“Bladder Cancer:Basic Research & Pahthophysiology I”分会场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团队通过整合两大外部数据库与本中心队列,对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靶标进行了研究,汇报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1orf198 as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bladder cancer metastasis in SEER and TCGA database”的演讲。其简介如下: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1orf198 as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bladder cancer metastasis in SEER and TCGA database.
 
  王备合,万方宁,朱耀,叶定伟
 
  背景与假设:研究表明,在行全膀胱切除的患者中,高达80%的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会发生复发,然而在术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0%。因此,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预测意义非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团队在对已有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两部分人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难以用临床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淋巴结转移高风险而术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以及淋巴结转移低风险而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是两人群基因表达的差异造成了预后的不同。
 
  方法与结果: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利用SEER数据库大样本量的优势建立了准确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随后将此模型应用于TCGA的全膀胱切除患者队列中,并识别出了这两部分偏倚人群(图2)。我们发现有183个基因的表达在这两部分人群中存在差异(图2),并且在剔除两偏倚人群后,其中18个基因成功预测了剩余人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表1)。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此18个基因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全膀胱切除患者队列中进行了验证,最终发现C1orf198对全膀胱切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结论:
 
  我们的研究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偏倚人群的基因筛选方法。此外,我们首先报道了C1orf198对膀胱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王备合医生壁报展示作者简介
 
 
  王备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在读博士,师从著名泌尿肿瘤专家叶定伟教授,从事泌尿男生殖肿瘤的临床工作及基础、转化研究。曾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院交流学习。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发表SCI期刊2篇。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膀胱癌BCG淋巴结转移预测病例讨论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