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2016]王建祥教授:大会亮点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6/13 9:58:53  浏览量:3038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6年6月9~12日,第21届欧洲血液协会(EHA)年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隆重召开。据悉,本届年会共收录2500余篇血液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创下新的大会记录。本刊记者在会议现场荣幸地邀请到前来参会的我国著名白血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针对本届EHA年会上有关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主要亮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访谈
 
  亮点一: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监测
 
  在本届EHA年会上,专门设置了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D监测的专题会议,对流式细胞学检测、二代测序等方法做了详尽的介绍。尤其是有研究表明,二代测序的运用能够提高MRD检测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基因突变。关于有哪些基因突变可影响AML患者的生存,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亮点二:白血病相关驱动突变
 
  有关白血病相关的基因突变,可分为直接导致癌变的体细胞突变--驱动基因突变,又称“驱动突变”(driver mutation)和伴随基因突变,又称“乘客突变”(passenger mutation)。在本届EHA年会上,德国一项研究发现,AML患者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的驱动基因突变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已经证实的DNMT3A、TET2的存在,尤其是在缓解期的持续存在,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对已获得缓解的AML患者,应使用敏感度高的二代测序进行驱动基因突变的监测,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AML患者的生存。
 
  亮点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既往的研究表明,抗-CD19和抗-CD3的双功能抗体可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缓解率。然而,与化疗相比是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仍然未知。我们兴奋地看到在本届EHA年会上,有关抗-CD19和抗-CD3的双功能抗体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一项研究证实,抗-CD19和抗-CD3的双功能抗体不仅可以有效提高ALL治疗的缓解率,而且与标准的化疗方案相比,可显著提高ALL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该研究为这一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抗-CD19和抗-CD3的双功能抗体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AL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或者是一种挽救性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王建祥,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副院所长、白血病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主要从事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PNAS、Blood、Leukmeia、Cancer Re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对我国白血病诊断治疗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张国建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